“这片地,以后就不是我们的了。”
八月底,钦州灵山县武利镇的老乡,看着推土机开进来的时候,嘴里嘟囔的可能就是这么一句。这话没什么情绪,就是陈述一个事实。对他们来说,生活了几十年的宁静,被这突如其来的轰鸣声给打断了。
图纸其实早就画好了。在某个办公室里,那条代号为“K线”的推荐路线方案,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轮的评审和修改。这条从玉林福绵机场西南侧起笔,一路向西,终结于灵山县伯劳镇,全长117公里的玉浦高速,对规划者而言,是广西“向海经济”棋局上的一步关键落子。
直到8月30号,中铁三局的第七合同段临建工程正式破土,这事才算从文件和会议纪要里,真正地“活”了过来。
这背后,是一个超过一百亿的大盘子。说白了,修这条路的目的,远不止是让玉林人周末去钦州、北海吃海鲜能快一个小时。真正的目标,是把玉林这个内陆城市,更紧密地捆绑在北部湾港的战车上。查一下数据就知道了,钦州港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了540万标箱,这个数字还在涨。玉林大量的工业品、农产品需要一个更高效的出海口,这条路就是冲着这个来的。
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这是硬件标准。建设周期给的是三年。三年时间,要把一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地铺设在丘陵和农田之上,这种速度本身就挺说明问题的。
当然,这盘棋也不是一步就走完的。玉浦高速被切成了七个标段,分头并进。就在第七标段的机器开始转动时,九月初,关于项目施工安全评估和环水保监测服务的招标信息才刚刚公示。看得见的工程在跑,看不见的程序也没停。
这条新路一旦建成,会像毛细血管一样,迅速接入广西的高速主动脉。它会和柳北高速、在建的横钦高速串联,形成玉林到北部湾最直接的通道。同时,它还和南湛、大浦高速遥相呼应,给南宁和玉林之间又添了一条新的连接线。路网越密,物流成本就越低,经济要素的流动也就越快,这个道理很简单。
三年后,路通了,车跑起来了。到那时候,今天这片土地上的尘土和喧嚣,又有几个人会记得?大概只剩下路牌上冷冰冰的公里数了吧。
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