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举措,为培育一批更有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深刻把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中央多次作出战略部署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结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性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能够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企业制度。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以高质量企业支撑高质量发展。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所有制性质等分类施策,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公司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形态创新,可以促进不同治理主体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战略管理、内部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可以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践行高标准社会责任,有利于展现中国形象、彰显文化魅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健全激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有利于培育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经营主体。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创建之路。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即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完善公司治理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汲取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更具有中国市场体系、制度环境以及社会传统文化等国情的“中国特色”。
在领导体制层面,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和鲜明特色,坚定不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领导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完善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在产权结构层面,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尊重企业独立法人财产权,确保产权更加清晰。国有企业应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逐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归属清晰、结构合理、流转顺畅的企业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应构建简明、清晰、可穿透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层面,强调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支持民营企业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治理规则,确保治理更加有效。在企业创新层面,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企业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推动各类企业成为创新的主力军,确保创新更加强劲。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层面,强调推动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支持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积极贡献力量,促进企业盈利性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使企业利益与国家、社会等外部利益共荣共生。在企业文化层面,强调企业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诚实守信、以义取利、守正创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融入公司治理,积极塑造中国企业形象,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要路径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国有企业,重点健全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例如明晰党委(党组)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边界,提高前置研究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在选人用人方面,积极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有效模式。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发挥好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对于民营企业,重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例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沟通协商和恳谈等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相关举措的实施有利于在民营企业内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推动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形态创新。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不明确的现象。为促进不同治理主体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推动集团总部授权放权与分批分类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有机衔接,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完善外部董事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由于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特殊性,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有待规范。基于此,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伙制、公司制等多种组织形式,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规范组建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鼓励家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这有利于使得民企内部股东行为更加规范、决策更加民主、执行更加科学、内部制衡更加有效。
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是健全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石。为促使企业更好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趋势,更好服务和参与国家战略,鼓励企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强化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投资计划、财务预算、任期业绩考核、年度业绩考核等的联动。强化内部管理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了不断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和效能,鼓励集团总部指导所属企业加强管理体系和关联交易管理;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反腐败制度。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企业能够有效预防潜在风险和危机,确保业务稳定运行,鼓励国有企业健全多层次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内部风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环节。
健全激励创新的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当前,企业组织形式要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需要,亟待解决创新资源和力量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因此,聚焦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推动企业引进或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动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另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企业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持续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持续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此外,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引擎,为了保障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鼓励企业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有效运用多种方式强化激励创新,推动企业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的源动力。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魂”。为进一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鼓励企业逐步完善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在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在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成果,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制定稳定、长期的现金分红政策。在培育中国特色优秀企业文化方面,鼓励企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融入公司治理,支持企业将文化建设融入战略管理、生产经营等全过程。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
本地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